社会企业,作为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中小微企业,大多为扶贫救弱、生态保护、社区发展、教育卫生等以符合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方式创新性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其规模和数量的增长,不仅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也能推动社会经济朝着朝着共同富裕发展,目前社会企业已成为各国完善社会服务和治理的重要抓手。
为了快速支撑助力企业园区共创发展,今天下午在“世界园艺博览会温江分会场-植物学家女儿茶室”首开《社会企业大讲堂》心灵沙龙共创读书会。
你幸福吗?——如何面对逆境《心灵创造幸福》
1幸福的话题一直很有吸引力。前些年,央视曾就此向数千个不同地区、年龄、行业的从业者进行采访,一时间,“你幸福吗”成了热门话题。这个调查和种种出人意料的回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幸福的茫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是作家的回避或调侃吗?他接着的解读是:“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但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2可以说,这也代表了很多人说到“幸福”时的共同感受:我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这么多,没理由说不幸福,可为什么就感受不到幸福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过去的穷苦年代,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物质改善,以为有钱就能幸福。甚至对不少人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莫大的幸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之后,当我们拥有的早已超出温饱之需,幸福却和我们捉起了迷藏。3幸福在哪里?钱带来了暂时的满足,但这种愉悦如此短暂,随之而来的,还有攀比和竞争。看到别人有更多的钱,更优越的生活,满足就变成了不满足,甚至带来了嫉妒和仇恨。而我们期待的幸福,却像天边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即。可见,幸福远非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么简单,更不是拥有财富、改善生活之后的必然结果。4为什么我们有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幸福?这就涉及另一些问题: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特定条件下的假象,还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大杀手是什么?如果幸福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追求幸福岂不成了水中捞月,注定是一场不可企及的幻想?5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必然是模糊而一厢情愿的。答案在哪里?事实上,它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认识深度,而这个深度又取决于我们对生命乃至人生意义的认识。生命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心灵层面。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悲观主义者认为,生命本身充满荒谬和痛苦。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追求幸福的意义在哪里?先贤们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本质?幸福宝典,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不接纳,痛苦的放大器6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常常会有人抱怨他们的不幸遭遇。包括健康问题,比如自己患有疾病乃至绝症;生死问题,比如亲朋好友突然去世;家庭问题,比如儿女教育、夫妻感情等等。此外,还有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天灾人祸带来的种种困扰。应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些问题,只是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很多人本来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一旦遭遇逆境,就方寸大乱,一蹶不振,使人生陷入烦恼,甚至使整个家庭落入痛苦的深渊。